医美产业近年来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兴领域,以构建医疗美容产业生态圈等新型消费业态为主线,以打造医美产业基地为发展路径,已形成医美“生产-消费”的产业链格局。
医美产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处于萌芽期,医疗美容产业存在一些明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联系不紧密、市场秩序不规范、品牌影响力不足、缺少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等问题。
01
产业链及发展思路
美容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大类: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比如常见的割双眼皮、隆胸等。生活美容是指常规性美容护理,包括使用化妆品、SPA、按摩保健等。
医疗美容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三个核心环节。上游原料及药械供应商,主要从事玻尿酸、肉毒毒素等药品器械以及射频激光等器械设备的研发、生产。
中游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公立机构如二甲以上医院的整形美容科室、医疗美容专科医院;民营机构如医疗美容医院、门诊和诊所等。
下游获客平台/渠道,主要包括线下和线上的广告如户外、交通工具、电梯以及网页、社交媒体等;线上搜索类平台以及线上垂直类医美、大健康平台;线下美容院、SPA会所、医院等导流机构。
图1 医美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药智网整理
通常,前期加快上游“轻医美”药品等医美高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等具有广大市场空间的项目集聚,同时积极引进美容产品研究机构,打造药妆实验室、中药护肤品实验室,探索基于地区自然资源基础的化妆品研发,积极搭建“医美体验中心”“中部地区医美产业交流协会”“医美培训机构”“医美O2O交流平台”等医美服务新业态提升本地医美服务水平及知名度。在实现本地医美品牌效应下,远期引进医美连锁机构,实现医美服务聚集态势,探索与本地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医美融合发展模式。
案例:杏林国际医美小镇
杏林国际医美小镇,坐落于沈阳与本溪之间的中国药都,为中国首家国际医美小镇、中国第一家医美产业园。杏林国际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23万平方米,由杏林国际学院、杏林抗衰老中心以及杏林国际美容产品研发基地三部分共同构成,和14万平米的独特建筑群,成为中国第一家医美特色小镇。杏林国际医美小镇计划创办全国第一所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医学美容专业高等院校——辽宁杏林美容医学院、辽宁杏林医美学院抗衰老中心、辽宁杏林医美学院化妆品研究所及辽宁杏林医美学院天然药物研究所等。
杏林国际医美小镇是集医美科技,医美教育,医美产品研发,抗衰老实践,中医康养及基因检测于一体的国内第一家医美产业园。传统的医美仅限于整形美容,而杏林想要打造的“大医美”则是集医疗整形,医美教育,产品研发,抗衰老工程,基因检测,产后护理,温泉养生,养老康复于一体的医美科技综合体。据了解,目前,已经有6个国家的专家团队入驻杏林国际医美小镇。
02
细分产业发展——医美原材料
医美上游包括医疗美容器械、医疗美容材料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整体市场规模(正品市场)在产业链中占比约10%。上游厂商因行业监管相对规范,产业相对集中,尤其龙头公司利润率较高。医美原材料主要包含玻尿酸,肉毒毒素和胶原蛋白等。器械方面,医疗美容器械市场尚属新兴市场,对与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对进口品牌依赖加大,且医美器械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时间长,行业整体壁垒较高。
医疗美容主要分为手术类及微整形类(即非手术类),其中非手术类市场占据主导增长,其上游医美原料玻尿酸、肉毒毒素等产品具有消费者黏性。以注射类为代表的非手术类项目由于恢复时间短、价格及风险较低,近年来增速相对较快,市场复合增速高于整体医美市场增速,非手术类医美正是上游医美原料玻尿酸、肉毒毒素等生产销售企业的主要覆盖领域,具有消费频次高、复购率高的特点,终端客户需进行定期注射以保持预期的修复效果,因此终端客户具有较高粘性。
市场层面,建议重点关注具有消费者粘性的玻尿酸、肉毒毒素、童颜针、水光针等“轻医美”原料和药品,优先发展化妆品级玻尿酸和玻尿酸填充剂,远期切入玻尿酸医药级原料、肉毒毒素注射剂、童颜针、水光针。
在化妆品级玻尿酸领域,吸引龙头企业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兼顾外资的中国扩张战略。在肉毒毒素领域,重点关注临床试验已完成或处于临床试验III期的肉毒毒素产品的企业及其产业化进程,争取通过引入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产业化项目,抓住国内400亿市场发展先机。在童颜针和水光针领域,率先推出合规品种的企业将有望在市场运作中获取关键的先发优势,因此需重点关注童颜针和水光针研发型企业。
细分产品:玻尿酸原料及产品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H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并具有天然的保湿作用,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具有广泛应用。
我国玻尿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正品占比不到30%,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医美玻尿酸正品市场CAGR达到32.3%,对比海外市场,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玻尿酸行业还不够规范,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水货和假货,正品市场规模占比不到30%。随着市场发展愈加成熟,正品市场占比有望持续扩大。
根据用途和技术,透明质酸可以分为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食品级透明质酸盈利能力远低于其他级别,且学术界对口服透明质酸的效用存在争议。
鉴于医药级玻尿酸原料等医美药械属于Ⅲ类医疗器械或生物药品,生产技术壁垒较高,且受到国家药监局最高级别的审核把关,项目落地后需要较长时间产生效益;而化妆品级有较大市场空间,且技术性相对医药级更易切入。
细分产品: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则是一种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作用于横纹肌、内脏肌和胆碱能系统等,达到除皱的目的。与其他美容项目相比,价格便宜、起效快、不影响工作,且多数可逆转。从目前公布的医美案例数来看,全球范围非手术项目肉毒毒素案例数最多。
图2 全球范围非手术项目肉毒毒素案例数最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药智网整理
对标发展较为成熟美国肉毒毒素市场,我国肉毒毒素潜在市场规模达400亿。对标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假设成熟状态下渗透率可达美国市场的70%,则未来中国潜在市场规模达400亿。
行业政策趋严,推动肉毒毒素水货市场不断萎缩,正规产品销量有望逐步打开。我国存在着大量非正规渠道销售的肉毒毒素产品,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毒素类产品70%由假货和水货构成,实际年消耗量是正规产品的5倍左右。
从2008年国家将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药品管理开始,不断加强对肉毒毒素行业的监管,2016年CFDA连发两条公告对肉毒毒素使用进行消费警示及加强管理,2017年以来,全国各省市食药监局及公安局加大对肉毒毒素市场打击力度,破获多起肉毒毒素假药制备及销售案件,近期,国家七部门联合开展全国范围的非法医疗美容监管行动。
巨大的市场目前仍然被大多数进口企业分割,国内企业纷纷与龙头公司合作布局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目前大多处于临床阶段,但产业化在即。我国肉毒毒素市场审批严格,审批流程复杂,周期长达8-10年,目前CFDA仅批准国产“衡力”、美国“保妥适BOTOX”、英国“丽舒妥Dysport”。肉毒毒素临床试验企业较多,目前国内有华熙生物、爱美客、四环制药等多个企业与国外肉毒毒素厂家合作,在国内开展“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临床试验,多个产品已经进行到试验的第3期阶段或已完成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