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源医药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音乐小图标 诚可感天 作词-王军  刘家成  作曲:徐远航  演唱-廖晶(廖导) 播放 暂停 下载 试听

华源医药网

研究开发

生命科学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提速,驱动模式动物产业化发展加速

来源:全拓数据作者:全拓数据时间:2023-05-18

模式动物主要是指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生命现象的生物物种,又被称作“活的试剂”,是实验动物的一个重要分支。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必备的“动物、设备、信息和试剂”四大要素之一,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等活动都离不开实验动物。


模式动物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探索,人工培育出来的一批遗传背景清楚的实验动物,为了确保科研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以及科学性,利用生物学方法,将一些需要研究的生理或病理相对稳定地显现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身上。



由于研究需求的不同,模式动物被划分为不同种类,主要有鼠类、猴类、犬类、兔类、线虫、果蝇、斑马鱼等等。其中小鼠由于其基因组与人类高度同源,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和人类基本一致,同时具备较强的繁殖能力、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低等特点,目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动物。



随着政策的加持,科研技术的创新,小鼠模型率先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小鼠模型的产量连年攀升,据全拓数据显示,我国实验小鼠生产数量约占全部实验动物生产数量的70.56%。其次是大鼠,排在第二位,所占比例为13.66%。常用小鼠品系高达11个,大鼠品系高达7个。



伴随着新药研发领域的崛起,CRO 市场的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转基因技术、ES 打靶技术以及基因编辑等模式动物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式动物行业从技术驱动进入科研端与工业端驱动时代。全拓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模式动物市场规模为10亿元,经过多年的科研创新,2020年,我国模式动物市场规模已经高达37亿元,截止到2021年市场规模突破48亿元。新的靶点与理论提出催生了对模式动物的旺盛需求,整个模式动物市场呈现健康走势。



基因修饰动物作为模式动物的新兴分支,是模式动物中最具潜力的一个细分市场。相较于野生型的模式动物,基因修饰动物可以更特异性地服务于针对特定基因或疾病开展的研究,从而达到对人类生理或病理更精确的模拟。在各类模式动物中,基因修饰动物单价高、用量大,是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全拓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基因修饰动物市场规模为69亿元,2021年已经攀升至120亿元,呈现逐年稳定攀升趋势,预计2023年将达到140亿元。



全拓数据认为,模式动物能够模仿人类疾病的各个方面,这给广大科研人员在生命科学以及创新药领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创新药研发逐渐靶点化、精细化,个性化的研发需求使得模式动物的作用日益突出。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提高,模式动物的需求增加,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热门标签: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