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关于医保医用耗材支付的各项要求,同时强调集采与DRG、DIP等制度可发挥作用。同日,备受瞩目的北京首批「DRG+集采」联动采购结果揭晓。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DRG与集采的联动,是否能帮助医用耗材走上破局之路?
医改两大措施联动
谁来主导?
自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出世以来,每次采购工作几乎都以90%+降幅的价格“脚踝斩”收尾,堪称供应商们的“浩劫”。同时,医用耗材的需求方「医院」也面对着DRG的鞭策,大部分医务人员对政策应用一头雾水、茫然无措……好在,经过多年发展,两个制度都已走向成熟。
同时,在医保医用耗材各项工作紧密推进的当下,原本在供应端与需求端“各司其职”的两项措施,被联动了起来。
对企业而言,集采固然会挤出产品的价格水分,但在“价低者得”的大趋势下,好产品有可能被淘汰。对此,医院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医院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临床需求,在他们的参与下,真正优秀的产品更有机会被留下。
对医院而言,医保医用耗材支付标准与其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首年不因产品降价而降低病组支付标准”,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励医院,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优秀产品的筛选。
不过,“一山不容二虎”,在「DRG+集采」联动过程中,主导者究竟该是产品的直接供应者「企业」,还是与使用者直接面对面需求方「医院」呢?
药智医械数据采访了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医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员仲崇明先生,他认为:“在该模式下,医保部门表面上退后一步,医院医生、企业产品成为面对面的沟通协调主体。假如双方能基于集采目的,相向而行,对交易达成、持续合作能够形成良好互动。招标活动中,既少不了招标人,更少不了投标人。但医院医生、医保局都不算真正的招标人,实际上都接近于招标代理。
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患者权益着想。「DRG+集采」有望做好招标代理,以中标情形拉动相同乃至相近产品临床竞争回归客观、活跃。在国际上社会医疗保险的耗材目录的成熟体系运作中,是由企业产品主动提出准入、定价协调的。未来,不排除在“DRG+集采”模式下,也有企业产品毛遂自荐。目前在探索之初,主导者是医院医生来做。”
北京试点后
「DRG+集采」如何走向全国?
北京「DRG+集采」联动采购是一次备受期待的尝试。
与以往的带量采购工作不同,本次「DRG+集采」联动采购的发起者是骨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的六家顶尖医院,权威性无需赘述,对企业吸引力十足;同时,本次采购工作落地地区是DRG管理较到位的北京,因此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最后的落地实施,都比较顺利。
那么「DRG+集采」联动,应用到其他地区、甚至全国,是否有可行性?仲崇明认为:“讨论可行性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集采老早就有了,DRG也有很多地方实际付费很久了,两者结合不算新鲜事。”
仲崇明从三个视角分享了他的看法:“一是医保视角,医保部门推进全面集采,鼓励各地广泛探索住院支付方式改革,没有理由反对「DRG+集采」。DRG与集采不仅不斥,相合明显有利。二是医疗视角,并非所有地方都像北京这样医疗相对发达,但通过提高统筹水平,仍可能汇聚一定的议价能力。三是医药产业视角,关键是有没有企业产品响应,临床是否认可。一具体就深刻。可能有些产品、品种目前困难较直接,但总的来说,一定是机会大于困难。”
关于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应用「DRG+集采」,仲崇明列出如下几点:
“一是基于集采成效,研判「DRG+集采」必要性。为保证集采取得实效,医院医生有必要提前统筹明确约定采购量,不打无准备之仗,避免流标。二是基于医疗反腐、医保飞检、常态化基金监管等,探索DRG结余留用。有必要与医保部门达成谅解备忘,为“DRG+集采”获得补偿支持、背书基础。三是基于「DRG+集采」北京经验,探索与企业产品争取相同货价、配套服务,并与本地医保耗材目录建设任务相关联。四是基于医用耗材临床销售、使用的复杂性,看清医院「DRG+集采」采购相对于集采的灵活优势,看清临床耗材使用渗透率时不我待趋势。”
从结果来看,本次北京「DRG+集采」降幅温和,这同时也是当前集采降价的大趋势;此外,本次采购对象大多为技术门槛较高、竞争不充分的耗材,打价格战并不适用。这也让人好奇,
「DRG+集采」对竞争本身较大的产品是否同样有效?或者,「DRG+集采」是否有必要应用到此类产品中?对此,仲崇明认为:
“北京首次试水「DRG+集采」选择技术门槛高、竞争不充分的耗材,可能是一种现实妥协。阻力、干扰、舆论相对最小,但模式跑通了,成果获得最大。不仅仅是集采规则、集采中选会更顺,集采执行也较顺。
但这种现实妥协,从模式发展来看,并不可持续。恰恰是竞争本身较大的产品,在「DRG+集采」模式下才最出彩。因为DRG是主赛道、集采是主旋律。「DRG+集采」是光明正大、高效统筹。「DRG+集采」如想以GPO来暂时或永久地取代医保、集采,也必须覆盖竞争本身较大的产品。从而体现深化医改、带金扭转所需的生产力、生产关系。”
小结
迄今为止,国家已组织开展了三批耗材国采,第四批耗材国采也将在不久后正式启动。同时,DRG、DIP已在全国多家公立医院得到应用。未来,「DRG+集采」联动或将应用到更多地区、产品上,甚至改变我国医用耗材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