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名为《2021年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的文件在医药圈热传,这份文件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医保局联合发布。作为医药耗材占全国体量近30%的联盟,长三角联盟的建立对有关区域甚至是全国影响颇深。不敢说得长三角者得天下,也可讲得长三角者得中国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夺得其中的一席之地必将成为药企发展的重大战略。
联盟重在实效而非一纸空文
近日,一份名为《2021年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工作要点》的文件在医药圈热传,这份文件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医保局联合发布。《要点》明确长三角地区将实行统一的医保目录,并加强长三角药品、医疗耗材的招采联动,探索建立长三角医疗服务项目合理比价体系,加强招采、价格、支付联动。
此次《要点》的发布可谓是相当低调,此文件虽经各大媒体报道,但各大医保官网上却迟迟不见正主身影。
对此,河北万岁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军解释道此次通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纲领性文件,并没有具体方案,且涉及了比较敏感的药企、药品和器械的招标一体化话题,官方并不想进行过多的渲染,因此行事低调,没有公开。
其实在2020年早有相关消息传出。
2020年12月8日,国家医保局在北京召开医药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会上除了明确第四批集采90个品规之外,还计划2021年建立长三角联盟。
而今年以来,浙江、安徽两省也先后有针对长三角医保一体化的消息传出。
在浙江全省价格招采业务条线工作会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座谈会上,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龚源昌提到,2021年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工作将聚力赋能医保建设,在集中带量采购、竞争性更新、长三角一体化上探索“三个新机制”。
在安徽省医疗保障局组织召开全省医疗保障工作视频会议上,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维加提出,要落实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发展任务,制度化常态化实施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要点》的出台显然谋划已久,这不仅仅是一纸空谈,而是重在落实、重在执行、重在实效的目标明确、职责清晰、且措施有力的一份重点文件。三省一市的联合,必将为全国范围的医保联动作出重要示范。
基金监管联动是关键
《要点》涉及的内容颇多,主要集中在医保和集采上。
在医保上,提出要有计划逐步实现长三角基本医保三个目录统一,形成保障模式相对统一的门诊统筹机制。但关于统一医保三个目录的事情,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
信合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招标工程师吴高卓指出,没有明确的时间是考虑到目录统一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要有一个适应性的磨合过程,之前三省一市的医保目录存在差异,应该有个熟悉认知的统一过程,实现三个医保目录统一的阻碍是三省一市各医院团队诊疗技术手段和用药习惯之间的不同。这些方面的统一需要通过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相互沟通来逐步实现,预计需要1-2年的时间。
对此,洪军也表示赞同,医保药品目录统一现在要想实现还很难。除了国采之外,各省集采的产品及数目都有所差别。但国家医保局有文件,截止2021年底所有省级的医保目录全部废除,各省统一执行国家医保。因此到来年,实现医保目录统一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两个目录是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设施目录。这两个目录的统一不像医保目录那样有国家干预,且这两个目录本身各省差异较大,同时三省一市的经济发达程度也有差异,因此项目差异较多,仍需调研。从文件上看,三个目录的统一预计能在年底完成,只是需要时间过渡。
除了基本医保三个目录统一外,《要点》还提出要推动长三角基本医保政策统一。共同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抓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统一政策衔接设计,着力在居保大病经办统一、医疗救助对象统一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吴高卓表示,实现医保政策的统一可以更加方便三省一市群众异地就医、异地结算即时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更加科学周到的服务,为民生谋利、为民生解忧,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然,三省一市的经济优势、创新优势更加有利于推进医保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显然,三省一市进行试点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但安徽的经济相较不发达,医疗资源相对较弱,作为“牵头人”的安徽省反而是此项政策推进的最大阻碍。但洪军认为,医保政策的统一并不会因为安徽的经济落后造成过大阻碍,在医保政策统一方面,政策导向是非常明朗的,完成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不单只是政策的统一,《要点》的工作重点是明确且清晰的。
在医保基金方面,《要点》提出要强化长三角医保基金监管联动,守牢安全底线,构建高效管用的异地基金监管协同机制,同时,要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
“医保基金监管联动是长三角医保一体化的关键所在!”吴高卓说道,全领域、全过程和全方位监控能够科学合理推动目标既定实现,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为未来全国异地医保支付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深远。
一味降价未必是核心
公开资料显示,涵盖三省一市的长三角人口大约2亿,药品、耗材市场规模占全国的比例大约30%。长三角一旦联盟,其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此次《要点》提出要加强长三角药品耗材招采联动,如此体量的区域带量采购对当地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
考虑到三省一市中上海是国采招标的试点委托,是招标的主导城市,也是集采的定点机构主体,上海医保局是很有经验的。洪军认为此次上海与其他三省联动若把国采的经验与省级联盟结合起来,一旦招采成功,将会给全国的联盟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此,吴高卓表示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和风向标,其带动和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在经验成熟之后,进而在全国推广最终实现全国医保一体化。药品、耗材生产企业唯有看准方向,科学布控,顺势而为,努力使自己的主导产品进医保目录、过一致性评价,以增强企业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方可在此轮行业大潮中站稳脚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安徽省组织了首个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地市级联盟,仅以合肥和安庆的市场就取得了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类、抗生素类、心血管类、呼吸系统类等14种药品显著降价的成果——与采购文件公布基准价相比,中选品种最高降幅96%,平均降幅67%。
对此,吴高卓表示无论是国采、省采、联盟采购还是市采其核心都是一样的——以量换价。集采降价是一种必然,不管你赞同还是反对,一轮又一轮的招采都是在价格联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是中选,而后是优势。在同一平台层面,比拼的就是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行稳致远的长久之计还是瞄准市场,研发新产品,塑造大品牌。
但洪军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合肥与安庆的的集采降幅很大,但这种降幅是否符合药物经济学规律、是否能保证药品质量与供应是值得思考和观察的。”
但他也表示其经验在联盟中是可以借鉴的。在长三角联盟形成后,原则上应该会兼顾各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考虑。一旦联盟招标成立了,相对比省采,联盟的集采应更趋于合理、理性化一些,而不是一味地降价。
得长三角者得半壁江山
近两年来,联盟热潮在国内掀起,吴高卓告诉我们,下一个联盟可能会出现在长三角联盟的周边地区,比如四川、湖南、山东、河南等地。跨区域采购联盟或将呈现八仙过海、千帆竞发的壮阔场面。与国采齐头并进的时段会出现不可否认,但最终趋势将是“小溪汇入河流,河流汇入大海”的大一统局面。
无疑,长江三角联盟的建立对于本区域的企业是利好,洪军建议,相关企业要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到联盟集采的政策制定上,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招标以及分标过程。各个企业要明辨方向、顺势而为,如此一来,企业便可以得到很好的机会和发展。
“长三角联盟的建立对于普通药企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其药品、耗材市场规模约占全国的30%,如此巨大的市场哪个企业不想拥有?不敢说得长三角者得天下,也可讲得长三角者得中国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长三角一体化辐射带动全国医保实现一体化是最终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药企务必结合自身优势找寻突破口,瞄准药品亟需点、空白点,精准研发,重点突破,打造业内拳头产品,树立品牌新形象,方能推动企业高质量稳步发展。”吴高卓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