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采已箭在弦上。
6月19日,国家医保局官网挂出一则消息,题为“国家医疗保障局举办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培训班”,字数不多,信息量不少。
消息显示,6月15日至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在京举办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培训班,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医疗保障改革发展任务。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在会上强调,“要以待遇保障为重点完善基本制度,同步推进支付、运行、监管机制改革,抓好医疗保障脱贫攻坚、药品集中采购、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
在网上流出的讲话稿中,胡静林这样评价带量采购:两年来,国家医保局启动“4+7”试点并全国扩围,开展第二批国家集采,已经逐步实现制度化。各地按照集中带量采购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在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方面开展带量采购,形成了上下联动、星火燎原的局面。今后,集中带量采购将逐步实现运作常态化、政策标准化、操作规范化、队伍专业化。
这透露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并不会因疫情而放缓。
另有消息称,新一轮国家集采会议已于6月18日下午在线上召开。
网上流出的消息显示,6月18日的会议明确了关于集采的4点重要信息,涉及医疗机构报量、结余奖励机制、报量时间安排等:
1. 所有达到充分竞争条件的产品,都将纳入新一轮集采,共80多个品规,不考虑原料药杂质问题。
2. 做实结余奖励的机制,比如报量100万片,要求完成60%,如果医院完成60万片以上,不高于100万片,结余部分奖励医院一半,超过100万片取消奖励,所以医院的报量很关键。用了非中选产品也取消奖励,意味着非中选产品医院不会使用了。
3. 下周发文,各地对报量和结余留用政策进行培训,7月3日前完成报量。
4. 对于省级量采鼓励省际联合,建议地市不要做量采。
在备受关注的集采品种方面,这次会议透露出的关键信号是:应采尽采,80多个品规,大概在50个品种左右,与第一批国采的25个品种和第二批国采的32个品种相比,扩编明显,力度和规模明显加大。不考虑原料药杂质问题,意味着此前因此得以豁免的大品种,如二甲双胍、缬沙坦等,再也不能作壁上观。
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是,医院用了非中选产品将取消奖励,这意味非中选产品在院内市场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限,甚至可能会彻底失去院内市场。
与这4点重要信息一同流出的还有一份第三批国采目录,共53个品种(下附目录,仅供参考)。
从流出目录的可以看出,其中不乏知名大品种,如二甲双胍、盐酸氨基葡萄糖、卡培他滨片、奥美拉唑、枸橼酸西地那非等。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流出的目录并不完整,不排除有品种调整可能。
不难预见,随着“带量采购为原则、不带量采购是例外” 招采政策体系的逐渐建立,带量采购将进入常态化运作,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品种纳入进来,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多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