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港股新政推出,2019年科创板开启,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过去的两三年内,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融资新时代。资本的开闸为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尤其是未盈利的生物药企带来了全新的动力,而通过一段时间冷热不一的表现也让市场更加成熟冷静。
随着2020年的结束,新的答卷已经交出。今天我们就在此盘点和回顾,作为最早政策开放的港股资本市场上药企们的表现。
港股新政:2018年4月底,港交所推出了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发布新修订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首次向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敞开了大门,允许未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能带“B”上市。此后,一批未盈利的Biotech公司相继赴港上市。
赴港上市热情不减 “A+H”模式遇冷
据新浪医药统计,自2018年4月30日推出新上市制度以来,截至2020年12底,共有42家医药制造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筹集资金超1300亿港元,其中带“B”的企业共有30家,其中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已摘“B”。
摘“B”规则:按照联交所上市规则第8.05(3)条的规定,一旦符合收入水平(大于5亿港元)、市值门槛(大于40亿港元)和管理层稳定等规定,联交所可批准公司移除“B”标志,即等同于常规下联交所主板上市。
而在2020年度,新增21家医药企业登陆港交所,共计筹集资金超841亿港元,大超2019年400多亿港元。据统计,除医药流通企业满贯医药募资金额不明确外,2020年赴港上市募资金额最多的为京东健康,约264.57亿港元;募资金额最少的为永泰生物-B,约10.24亿港元。
2020年最早登陆港交所的为2020年3月上市的诺诚健华-B,最晚登陆的为2020年12月21日登陆港交所的加科思-B。而在这21家企业中,共有14家企业带“B”。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多元化融资,君实生物、康希诺、复旦张江还登陆了科创板,开启“A+H”两地上市模式。
然而,复旦张江在两地资本市场均一路走低,君实生物、康希诺作为两支在港股市场表现强劲的两家企业,在科创板也表现不佳,尤其是君实生物,一路下落。有投资人分析,创新药企业开启多平台上市融资或许并不受到投资人买账。
此外,2020年港股大事记还有——
2020年8月14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亚盛医药、康方生物等9家生物科技公司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2020年12月25日,中国创盈市场服务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单调整的公告》,将启明医疗、亚盛医药、康方生物、康宁杰瑞、诺诚健华、沛嘉医疗等生物科技股调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单。
港股表现冷热不一 放低门槛并未放低要求
(注:发行价单位为港元)
与2019年破发潮集中在上半段赴港上市的药企相反的是,2020年破发潮集中在2020年下半段。
据新浪医药统计,自2018年4月底港股新政赴港上市的药企中,首日破发的共有13家,其中,2020年有沛嘉医疗-B、海普瑞、药明巨诺—B、和铂医药-B、先声药业、满贯集团6家。其中,破发幅度最大的为2020年4月上市的医药流通企业满贯集团,破发幅度为-35.57%。而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为2020年7月10日上市的眼科领域企业欧康维视生物-B,首日上涨幅度为152.38%,其次为2020年12月8日上市的京东健康,首日上涨幅度55.85%。
而截至2020年12月底,从2018年4月底港股新政赴港上市的药企股价表现中来看,涨幅前四名的分别为康希诺生物-B、信达生物(已摘B)、康龙化成、君实生物(已摘B),涨幅分别为702.27%、486.90%、231.60%、193.09%。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健康在上市不到一个月的基础上,上涨幅度一高达112.5%,来势汹汹,目前在被称为港股互联网医疗三巨头中的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中表现最为强劲。
几家欢喜几家愁,从2018年4月底港股新政赴港上市的药企股价表现中来看,跌幅最大的为头顶“医药科技第一股”的歌礼制药-B(-79.50%)、开拓药业-B(-48.09%)、中国抗体-B(-39.47%)、海普瑞(-35.65%)。
整体来看,港股新规为一众药企尤其是生物科技药企提供了一条高速融资渠道,加快了资本在市场上的流动性。
但从药企的股价冷热不一的走势来看,港股市场虽然对药企放低了门槛,但是对药企本身的要求并没有放低。资本对药企的追捧,是最直观反映出创新药研发向好的市场前景。
疫苗新贵康希诺凭借其在疫苗细分领域的布局,再加之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得到资本宠爱;而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在抗癌药等领域渐渐收获研发成果,再加之PD-1单抗上市后取得市场放量也成为资本市场喜爱的关键。
而一些上市企业不太如预期的表现,也让整个市场趋于冷静,让企业更关注公司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以及管理团队、管理能力等这些基本面,从而真正在资本市场上取得好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