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源医药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音乐小图标 诚可感天 作词-王军  刘家成  作曲:徐远航  演唱-廖晶(廖导) 播放 暂停 下载 试听

华源医药网

商务要闻

2020年我国药品市场将罕见负增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朱萍 时间:2020-08-17
从各种数据以及分析看,2020年医药产业发展并不乐观,将出现罕见的负增长。

中康CMH发布的用药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整个中国药品市场(不含药材、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总规模达1.82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8.9%,增长率较上一年度有所回升。

图1:全国药品市场全渠道市场规模(亿元)

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1季度,药品终端市场大幅下滑。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约为1.78万亿元,较2019年下降2.3%,将出现罕见负增长。
分渠道看,2019年,等级医院市场占整个药品市场的68.9%,零售药店占整个药品市场的18.8%。

图2:全国药品市场全渠道市场份额

零售市场方面,零售终端整体规模持续提升,2019年达到了4555亿元,2019年增长4.7%,增速略有放缓。

图3:全国零售药店终端规模及增速(MAT:滚动全年数据)

作为大健康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社会药房是天然的健康教育场所,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疫情下,社会药房作为医药物资供给网点最多、可及性最强的窗口,作用更加凸显。在防疫相关药品、防护用品和消杀类产品的带动下,MAT2020Q1零售药店终端销售规模为4616亿元,同比增长4.9%。
随着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医药分开、国家带量采购等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地,药品零售市场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吴明教授认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在增长速度、增长模式、市场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
“医药产业结构要实现由低端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升级,由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基于效率的内生性增长、技术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并且,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被兼并、重组和转型,甚至被淘汰,出现一批具有规模优势、高效、研发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企业,行业集中度也将显著提高。”吴明指出。

吴明认为,国家药品集采也将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供给侧变革,在药品采购方面,国家以市场为筹码,以量(市场)换价格,未来将基于价值导向的医保战略性购买,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控制成本。
中康资讯总裁吴瀚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由于我国健康支付结构中医保占比最高,医保改革,特别是个人账户改革方向,将对资源有效分配产生导向性作用。如创新药、药品零售市场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如近年来,受益于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药在我国获批的数量显著增多,获批的时间显著缩短,我国创新药迎来快速发展期。国家药监局刚发布的《2019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9年,药审中心受理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共700件(319个品种),品种数较2018年增长了20.8%。

审批通过情况方面,2019年,药审中心审评通过上市1类创新药10个品种,审评通过进口原研药58个品种(含新适应症)。

在诸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不但创新药上市在加速,而且创新药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创新药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在去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中,70个新药通过谈判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成功的药品多为近年来新上市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药品。
此外,DTP药房的日益成熟也为创新药商业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相比起创新药进入院内市场需经过招标采购、医院采购列名、医师处方等一系列准入环节,DTP药房的时效优势显而易见,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公司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作为支付端重要补充的健康商业险也在迅速崛起。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0%。今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4003亿元,同比增长16.5%,继续保持高增长。健康商业险作为医保的重要补充,可以促进医疗保险、医药行业和医疗服务三者之间形成协同发展,有助于创新药的快速商业化,惠及广大患者。


热门标签:

行业资讯